AI广告带大厂正在将入伪人时代

休闲
2021
分享
评论

在上周举行的戛纳国际创意节上,TikTok推出全新的大厂带入AI广告功能  ,该功能可以通过上传图片或一个简短的广告文字prompt ,进而生成一个5秒钟的时代广告视频 。

无独有偶,伪人Meta上周宣布升级图像转视频广告工具 ,大厂带入允许营销人员利用AI将产品图片转化为多场景视频广告 。广告广告主最多可上传20张图片来创建视频 ,时代并可添加背景音乐和文本。伪人

大厂纷纷下场推广AI广告工具背后 ,大厂带入是广告广告业逐渐被AI“入侵”的现状。根据CTR(央视市场研究)发布的时代《2025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》,53.1%的伪人广告主已在创意内容中使用AIGC技术,接近20%的大厂带入广告主在视频创作中超半数环节依赖AI 。

几周前,广告Google I/O 2025大会上,谷歌发布的Veo3迅速引爆了视频行业。Veo3实现了只用一个提示词 ,就能得到画面+对白+唇动对齐+拟音音效一气呵成的视频 。

Veo3很快在广告行业落地了第一个“爆款”。在上周进行NBA总决赛第二场转播期间 ,一则由Veo3生成的电视广告登上了转播画面  。这则长达30秒的广告,核心视频内容全部由Veo3制作完成 ,该广告的制作人PJ Ace在社媒表示:“整个广告制作由一个人完成,共花了2-3天 。与传统广告相比,成本降低了95%。”

此前,很多广告公司所采用的AI工具,更多是一种针对某些场景加工的提效手段。Veo3的出现,以及近期TikTok和Meta下场AI广告工具的动态  ,都显示着AI广告技术门槛正持续降低的新趋势 ,一键“傻瓜”式生成将成为中小广告公司/品牌方的主流制作方式 。

当然 ,对于广大用户而言,一键式生成的AI营销内容逐步增加 ,“真人”广告可能会逐渐成为稀有物种 ,迎接我们的或许将是一个“伪人”广告时代 。

01

AI做广告,便宜+大碗

相比传统广告拍摄模式,一则AI生成广告的制作成本可以低到惊人。除了上文提到的Veo3“成本降低了95%”的案例外 ,一些新兴的AI广告公司都以“超低成本”作为自身服务卖点。

AI广告公司Icon就宣称 ,使用该公司产品每条广告的成本不到1美元 ,而在“传统广告”时代 ,每条广告的制作和投放成本通常要200美元 。同时 ,AI技术还压缩了作业流程,仅需1名操作者利用AI工具即可完成任务 。

2024年11月 ,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首部全AI制作的广告 ,该系列广告运用了国产模型“可灵”在内的四种AI视频工具 。制作方之一Silverside AI的CEO PJ Pereira Wrubel在社媒上表示 ,团队与客户会面后的三天内 ,Silverside AI就完成了广告片的初稿 。

然而,这条广告却遭受了海量“差评” ,许多用户不满完全由AI制作的“惊悚”观感 ,但同时“全AI制作”的噱头和争议 ,也换来了一大波讨论和流量 。更重要的是,这则圣诞广告让整个营销行业看到AI生成视频“便宜+大碗”的优势。

事实上,AI与广告行业的结合在更早前就已初现端倪 。2023年 ,京东 、天猫等电商平台就曾先后推出AI生成的平面广告 ,并在“双十一”密集的物料投放中频繁出现。只是当时的AI视频技术,还在努力攻克类似“威尔·史密斯吃面”这样复杂场景下的生成难题,所以市面上并没有出现太多“动起来”的AI广告 。

而进入2024年后 ,随着AI视频技术的不断成熟 ,越来越多的广告从业者开始“拥抱变化” 。

陈潇逸是一家小型广告公司的主理人 ,他的团队主要面向一些企业和单位客户的宣传/广告需求 。从去年开始  ,陈潇逸和团队开始采用AI生图为营销物料提供素材 。去年年底,他的团队也开始尝试用AI视频工具为客户制作广告内容  。

采访中 ,陈潇逸展示了他们为某汽车品牌制作的一段demo ,画面中是一辆行驶中的汽车 ,经过一套炫酷的变形特效后  ,这辆车“变身”成了一架喷气式飞机 。陈潇逸表示,像这样的内容都是用国产模型“可灵”制作的。“其实在古早的时候,大家会想着用AE或者3D软件去做,这样成本很高 ,几千块一秒钟一般甲方也接受不了。进入AI时代之后 ,这种视频我们以一个很低的报价就能拿下 。”

在陈潇逸展示的作品中,AI视频工具主要用来生成一些特效片段 ,几乎没有全AI生成的视频。对此他坦言,很少有用户会想要全AI生成的广告视频 ,目前甲方对真实内容和场景的需求,仍然是AI短期内无法攻破的护城河 。

陈潇逸展示了另一条demo来佐证他的观点,这是一段用剪纸风格呈现的某城市宣传片 ,在这条AI生成的短片中 ,一些城市地标建筑细节的还原度极高。陈潇逸表示,这不是单靠AI能力就能实现的 ,而是需要提前航拍高质量的真实建筑画面,再结合AI特效工具生成 。这一过程中仍然离不开专业人士去收录真实素材,AI生成后还要后期进行同步处理 。

谈起广告业“拥抱AI”的现状,陈潇逸还是持有积极的态度,他认为AI生成技术的加成,让他们这样的小公司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。“我们更期望通过给甲方展示这样的(AI)技术储备 ,来提高自身的话语权或定价能力 。”

02

零门槛AI广告时代来了

虽然AI视频技术在传统广告领域“攻城拔寨” ,但像可口可乐AI广告这样的内容,都是专业级AI工作室合作的产物,这些内容还需要动画团队配合 ,在后期进行细节调整和润色 。而随着AI视频技术水平的不断迭代 ,AI营销内容的创作门槛正快速下沉 。

屠超是国内某头部跨境电商团队成员,他所在的团队最近正与谷歌方面接触,试图引入Veo3的能力进行营销物料创作 。此前,屠超所在的小组没有额外预算开展视频等形式的营销方案 ,组内也没有专业的视频/技术背景的同事,Veo3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探索新业态的可能。

“(使用AI生成营销内容)不需要太多的技术背景,也不需要导演方面的经验,甚至分镜都不需要自己写,用ChatGPT写好分镜逻辑,然后直接喂给Veo3就好。”屠超表示,利用AI工具可以让团队小成本甚至零成本尝试新的营销思路。得益于Veo3便捷的操作逻辑 ,即使团队中都是没有专业背景的“小白”,也能快速上手生产营销物料  。

另一方面,AI视频不断进化的技术力 ,也间接促成了许多传统业务团队有了尝试AI生成广告的想法 。“首先它(AI视频技术)足够强了,才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范围。”屠超表示 ,他所在的团队目前主要围绕Veo3的能力进行验证 ,尚未考虑与即梦 、可灵等国产模型展开合作  ,“一方面是Veo3生成的真实度比较好,此外谷歌方面承诺 ,Veo3生成的内容不会引发版权问题,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还蛮重要的 。”

不过,对于屠超所在的团队而言 ,AI生成内容在用户侧的反响还是个未知数,但这样一个低成本“试跑”的机会实在难以拒绝 。对此屠超坦言 :“一些主流内容网站上的‘起号’逻辑,对批量型AI内容并不特别友好 ,但是我们觉得既然成本低了就可以先尝试一下 。”

跨境电商平台拥有着海量的商家用户 ,在谈及该平台是否会像TikTok一样,提供AI广告工具给用户时 ,屠超表示 ,平台方一直有在尝试开放给商家更多的AI工具,但收效并不都很理想 ,很多商家对于生产内容的动力不足,缺少专业技能也导致商家们很难产出高质量内容。

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近期刊发的《All in AI ,颠覆电商 ?》一文中也提到了这一现象 ,一些电商从业者试图利用AI工具生成图片,但使用下来“会出现各种问题”:手部处理不好、生成场景不符合物理规律,以及最终生成的衣服和实物不一致……

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发现,专业级AI工具对个人商家用户确实还有一定的门槛 。Veo3等新一代AI工具的出现有望改善这一局面 ,对于广大个人用户而言 ,接纳一种新业态也许还需要更多时间。

另一方面,身处广告行业的陈潇逸,面对“零门槛”AI广告工具的冲击仍保有信心。他表示 ,在专业广告领域,一些甲方反而会担心AI营销内容会削弱其品牌力 。陈潇逸举例说 ,广告业内一些做插画的公司也在使用AI工具,但有些委托方会明确说明不允许使用AI制作的素材,尤其是AI生成的内容还涉及原创、版权风险时 ,甲方们的态度只会更加谨慎 。

“从行业视角来看 ,我们反而会有大众审美降级的担忧。”陈潇逸表示,不是所有广告都追求内容的高质量,有些广告的目的是展现品牌实力,有些广告则是为了传播量,AI生成的介入可能会产生大量徒增传播量 ,但是缺少内在价值的内容  。

面对行业的快速变革 ,陈潇逸依旧对AI持开放态度 ,他表示团队后续还会继续探索新的AI应用  ,但会更侧重去探索一些创造性场景——比如做一些更加炫酷的英雄镜头或特效。

“只能(把AI)当作一种工具 ,不太可能把它当做自己的主攻方向 。”谈及下一步的业务方向 ,这位资深广告从业者这样说道。

03

“伪人”味广告 ,用户买账吗?

生成式AI在广告中大规模应用 ,但并不是所有的AI场景都能打动用户 。在一些模型真实人物场景的AI广告中,“恐怖谷效应”“伪人”成为了很多用户的评论。

近期,某茶饮品牌因在其户外广告片中使用了AI生成的男女主角,引来社交媒体的一些负面评论 :“以为是鬼,眼睛空空的”“一眼AI恶心的要死”,这些用户对“伪人”广告的指控,显示AI生成的营销内容已经引发了消费者的反感。

因AI生成的宣传内容陷入舆论风波的不只是企业,新加坡财政部在社媒上宣传政策时也使用了AI生成的画面 ,有网民形容这些画面“恐怖”“毛骨悚然”  ,最后当局不得不出面道歉 ,并承诺将做出修改。

而AI广告视频领域更是“伪人”的重灾区,可口可乐 、麦当劳等公司推出的AI制作广告都曾先后引发巨大舆论反对声浪。

AI广告为什么难逃“伪人”味  ?日本媒体Toyogeizai曾发文评论,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适的情况,主要在于AI模型虽然逼真 ,但并不完美符合观众对人类外表的期望,导致产生“不自然”和“陌生”的感觉。

在商业情报公司NIQ此前发布的报告中,针对“伪人”广告让人抗拒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剖析。该报告指出 ,消费者能直观地识别出大多数由AI生成的广告 ,并认为它们比传统广告更缺乏吸引力,甚至被描述为“令人讨厌”“无聊”和“令人困惑” 。这些情绪表明,AI生成的广告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光环效应,从而削弱消费者对广告以及品牌的整体认知。

报告中的一份实验结论显示 :即使是被认为“高质量”的AI生成广告,其激发的大脑记忆反应也比传统广告更弱 。这表明AI广告内容与现有记忆结构之间存在错位,这种差距可能会削弱消费者采取行动的动力 。

事实上,在现行AI视频技术下,“伪人”问题并非完全无法规避 ,前提是生成的内容要尽量避开“拟真”风格和人物特写 。屠超所在的团队就总结了一些避免“伪人”效果的经验:“我们会限制‘真人’出现在视频中的时间长度,有时几秒钟一下就跳过去了 ,这样用户就不太能看出来。”屠超表示 ,他们还会在提示词中要求人物镜头拉远景处理,尽可能降低用户对生成人物的“伪人”感知 。

除了“伪人”问题 ,对AI广告更多的质疑还有“同质化” 。许多AI生成的营销物料缺乏信息价值 ,内容也不符合平台用户的搜索意图 ,反而可能被平台视为垃圾内容。

“随着营销人员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来生成内容,同质化开始出现 。这与品牌的目标完全相反  ,品牌需要的是差异化和真实性。”数字营销公司3X Marketing的创始人Jen Iliff曾这样评价 。

“(这些广告)没有传播到产品的温度。”作为广告业同行的陈潇逸,对“伪人”广告的评价就更为直接  。

不过,尽管被贴上“伪人”“同质化”的标签 ,各大品牌方拥抱AI广告的决心却丝毫未减 ,因为AI带来的诱惑实在是难以抵御——可以降成本。

根据《2024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》,43%的广告主认为整体营销投入将减少,其中13%认为将大幅减少 ,30%认为将小幅减少。全行业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,AI生成广告不需要找场地 、搭布景,不需要协调多个工种参与制作流程 。

尽管AI生成的内容在美学和内容深度上不一定高质量,但可以低成本快速铺开并加深用户印象,对于很多品牌方来说已经足够了。

可以想象 ,未来数年中,广告业关于“AI降本增效”和“用户反响”的争论会一直持续下去 。

虽然经常接触生成式AI工具,但屠超本身并不推崇AI生成内容 。采访中他曾表示 :“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连接 ,人还是喜欢人多一点  。”不过他也承认 ,从平台视角来看,AI内容的成本优势巨大 。“成本应该是最吸引(平台)的一个点,因为如果不考虑成本的话 ,肯定是真人素材的效果更好。”

而作为资深广告从业者,陈潇逸并不否认未来人人都有可能用AI做广告的前景 ,但摄影师出身的他,仍然相信专业广告从业者的价值 。他认为无论是品牌还是个人 ,生活中都不该充斥着AI生成的回忆,“终有一天会人人都会使用AI,但我们还可以做普通人做不到的东西 。”

(文中陈潇逸、屠超均为化名)

特别声明: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专栏转载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,不代表专栏的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。(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@donews.com)

THE END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裔说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

 。6月25日,曹操出行02643.HK)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,成为港股最大的出行渠道 ,招引了商场目光 。曹操出行展示出优异的生长潜力 。2022-2024年,其营收从76.31亿元添加至146.57亿元  ,年复
综合
6月26日音讯 ,全球程序化媒体合作同伴 MiQ 25日推出 MiQ Sigma,这个根据全球最大规划数据集且具有革新性的广告整合渠道将由 AI 驱动 。MiQ Sigma 以程序化中心优势为根底构建  ,整
百科
6月26日音讯 ,据中国民航报报导 ,日前  ,为实在保证航空运转安全,民航局发布紧迫告诉,自6月28日起制止旅客带着没有3C标识 、3C标识不明晰、被召回类型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。据悉 ,今年以来 ,旅客带
时尚
6 月 26 日音讯,据我国探月工程音讯,6 月 25 日 ,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 68 届会议期间,我国国家航天局 、我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共同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举行“我国探月工程 20 年
时尚
“只要是季琦做的产品,我一定会无条件跟进 。他人说我被华住‘洗脑’了,我觉得乐在其间 !” 。张培松说 。张培松身边朋友描述他最多的一句话是 :他被华住“洗脑”了。为什么这么说 ?由于自从知道季琦后的20多年时刻
百科
6月26日音讯,6月25日 ,在出门问问02438.HK)TicNote 新品发布会的现场 ,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说到:“完成AGI的方法,是用AI的AI做AI”,而TicNote是这一途径的实践
焦点

相关推荐

1
3